
一、《遵义年鉴》由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全市各县(市、区)、新蒲新区、有关单位及部门供稿,遵义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承担具体编纂工作,《遵义年鉴》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是集资料性、权威性、存史性、实用性等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情年刊。1999年创刊时名为《遵义市年鉴》,2006年更名为《遵义年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以出版年号为卷次名称,2023卷为第二十五卷。
二、《遵义年鉴(2023)》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客观记载2022年遵义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特点及发展情况。旨在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资政辅政参考,为编修史志储存资料,为社会各界了解遵义、研究遵义提供方便。
三、本卷年鉴记述地域范围以2022年遵义市行政区划为界,记述时间起于2022年1月1日,迄于2022年12月31日,部分文献成文时间因照顾事件完整性超限,但所涉内容主体为2022年情况。
四、本卷年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保持基本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卷首专题图片设“数字遵义2022年”“聚焦党的二十大”“疫情防控”“工程建设”“工业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生态文明”板块;设特载,记载遵义“黄金十年”;专记记述“聚焦党的二十大”内容;设附录,收录市委重要文件、市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重要文献及规范性文件目录等;类目中,将“经济综合监督管理”改设为“经济综合管理”、将“国内贸易·开放性经济”改设为“经济贸易”、将“大数据”改设为“科技·大数据”、将“教育”改设为“教育·体育”。全书前置专题图片、编辑说明、专记、大事记,后附附录、索引,设置市情概览、党政机关、军事、法治、大统战、群众团体、经济综合管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茶产业·辣椒产业、工业、开发区·园区建设、白酒业、交通·邮政、经济贸易、金融业、城镇化建设、科技·大数据、大健康、教育·体育、文化·传媒、全域旅游、大生态、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先进城市·先进单位·人物、警示录、经济社会统计资料28个类目。
五、本卷年鉴将纪事(动态信息)部分按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编排,少数分目中增加子分目。类目、分目、子分目为“虚拟”,条目为“实写”,类目下一般设综述,分目下设概况,以条目为记述的基本形式,其标题用黑体字加“[]”表示。
六、本卷年鉴类目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其中政治按党政机关、军事、法治等顺序排列,经济类按第一、二、三产业顺序排列。
七、本卷年鉴所载录内容和数据主要由全市各县(市、区)及新蒲新区、有关单位及部门负责提供,并经各供稿单位初审;部分资料由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从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报刊等公开媒体直接收集,均具有参考性。全书插图由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均署有供图单位(个人)或摄影者。
八、本卷年鉴主要统计数据由市统计部门提供,行业数据由主管部门提供,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与统计部门数据不一致的,以统计部门为准;因统计范围、口径的调整或数据修订,部分数据与往年不具可比性。
九、本卷年鉴数字、标点符号和大小标题标号用法,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所有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少数遵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