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浏阳年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客观翔实地记述浏阳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状况,力求达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
二、《浏阳年鉴》是浏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浏阳市地方志编纂室承办的地方综合年鉴。该鉴是系统记述浏阳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及外来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浏阳、研究浏阳、建设浏阳提供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
三、《浏阳年鉴》以出版年号为卷次名称,自1987年首次出版以来,每年出版一卷,《浏阳年鉴(2023)》是总第37卷,记录2022年浏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大事要事。
四、《浏阳年鉴》采取分类编辑法,按类目、分目、条目的结构组成内容体系。全书以不同字体、字号区别不同层次。条目标题均加【】表示。为方便读者检索,《浏阳年鉴(2023)》正文前设置中文目录;正文后设置主题词索引,主题词索引标目按汉语拼音声母音序分类排列。
五、《浏阳年鉴(2023)》设特载、专记、大事记、浏阳概貌、中国共产党浏阳市委员会、浏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浏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浏阳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浏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浏阳市监察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法治、军事、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开发区与园区建设、鞭炮烟花业、商务、金融、旅游、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城乡建设与管理、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生态环境、街道·镇·乡、人物与荣誉、文献选编、附录、索引36个类目。全书除文字内容外还收录了反映浏阳市城市建设、城乡新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彩色图片。
六、《浏阳年鉴(2023)》所辑录的内容均由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专人撰写,经各供稿单位审核,资料真实可靠;“统计资料”由浏阳市统计局提供,内文条目中的数据由各供稿单位提供,部分条目中的数据因统计口径等原因可能与统计资料中的数据不相符合,在引用本书的有关数据时,应以“统计资料”为准。
七、《浏阳年鉴(2023)》中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发布的《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