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4》看2023年就业现状

发表于:2025-03-03 21:42:13浏览:362次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4》近日发布,这份年鉴从多个维度反映了我国劳动领域的现状,为研究就业、工资等情况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从就业人员数量来看,2023年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我国总就业人员数在2023年出现反弹,达到74041万人,较2022年的73351万人有所增长,这是自2015年总就业人员数量进入持续下降轨道之后,9年内首次出现反弹。不过,在生育率与老龄化双重因素影响下,长期下降趋势恐难改变。劳动年龄人口方面,2023年16 - 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6亿人,从2013年到2023年,平均每年净减少500 - 600万人左右,2023年更是净减少约一千万人。同时,劳动力年龄整体处于上升周期,2023年农民工平均年龄43.1岁,比上年提高0.8岁。

在地域分布上,各省就业人员数量差异显著。就业人员数超过4500万人的省份有广东(7057万人)、山东(5370万人)、江苏(4840万人)、河南(4828万人)和四川(4722万人),这五个省份的就业人员数量占我国总体就业人员的36.22%。并且,即使在就业大省中,就业人员数量与常住人口数量的比重也有明显不同。例如,浙江的这一比重高达59.17%,而河南仅为49.19%,背后反映出人口结构以及人口流动的差异,浙江长期为人口流入地,河南则长期为人口流出地。

工资水平同样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依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4》,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 。北京和上海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方面均遥遥领先,其中,北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18312元,上海为229337元;北京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5931元,上海为111347元。这些高工资地区往往有着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如2023年底,北京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92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81.67%;上海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也处于较高水平。

再看老龄化与劳动力负担情况。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亿1676万人,老年抚养比攀升至22.5%,意味着每4.4个劳动年龄人口需承担抚养1位老年人的责任。从省份层面,山东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辽宁省老年人口占比最高,其老年人口抚养比高达30.6%,即每3.27个劳动年龄人口需支撑1位老年人的生活。而西藏、新疆、广东和宁夏等地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西藏是过去20年间唯一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的省份,从2005年的9.26%降至2023年的8.77%,这得益于其相对较高的生育率。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4》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复杂且多面的劳动领域图景。它不仅反映了当下就业、工资以及人口结构与劳动力负担等方面的现状,更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助力各方更好地把握劳动市场动态,制定适宜的政策与发展策略。 

热门文章